数字人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前行仍需脚踏实地-凯发客户端登录

数字孪生

数字人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前行仍需脚踏实地

随着具有交互能力的数字人在各行各业不同场景成功“入职”,更多用户开始体验到数字人为实体场景服务带来的切实改变。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随着具有交互能力的数字人在各行各业不同场景成功“入职”,更多用户开始体验到数字人为实体场景服务带来的切实改变。腾讯、百度、阿里、字节、华为、快手等科技和互联网巨头目前都在布局数字人,从b端到c端,从虚拟直播到虚拟偶像,再到虚实结合。数字人开始从垂直的单一方向,向着多点进发。

随着ai、5g、vr等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数字人作为与虚拟世界交互的重要载体,潜在市场广阔。近日,腾讯研究院、腾讯云智能、创业黑马发布的《数字人产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数字人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转化现实生产力创造价值。

在虚拟现实、凯发客户端登录等前沿概念的推动下,虚拟数字人市场迅速升温。

技术进步是第一推动力

2022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3.0产业热度持续提升,成为全球产业界和投资界创新热点,覆盖数字人、数字空间、数字物品、数字资产等领域。

《报告》指出,数字人从定义上看,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数字空间中,具有拟人或真人的外貌、行为和特点的虚拟人物。在分类上,数字人从商业和功能的纬度划分,主要包括内容/ip型数字人、功能服务型数字人和虚拟分身数字人三大类。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2021年,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36亿元,年均增长率31%,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为998亿元。截至2022年10月,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数量近百起,金额约120亿元。另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预计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2.4亿元,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技术进步是数字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实现“全真”体验与“互联”交互是数字人技术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数字人的发展得益于cg(computergraphics)、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动捕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建模、物理仿真、渲染、动捕、面捕和ai等技术使得数字人具有人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具有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能力,以及识别外界环境,并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报告》指出,数字人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像渲染、ai等,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迭代,正推动数字人制作效能和智能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建模、渲染技术,可以让数字人具有人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使数字人做到“形似人”。动作捕捉和ai驱动技术,则让数字人具备人的行为,不仅具有语言和面部表情,还可以协调肢体动作,让数字人看上去更加形象逼真。

在2022年服贸会北京城市副中心主题展区里,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创造的虚拟导游“达斯琪”,为参观者进行“讲解”。身着具有未来感服饰的“达斯琪”,搭载了ai语音技术,可以向观众和到访游客问好、介绍展区情况,实现与观众和到访游客的交流。

随着具有交互能力的数字人在各行各业不同场景成功“入职”,更多用户开始体验到数字人为实体场景服务带来的切实改变。

以应用促产业,以产业拓应用

数字人能走多远,关键还要看产业应用。有业内人士表示,数字人可以进入数字消费领域,支持开展数字人电商直播、数字人流媒体制作等业务,搭建全场景xr数字化呈现软硬件场地等运营设施;在金融领域则探索远程银行视觉坐席、数字人视频面审面签、数字银行智能客服、线下柜台数字银员等创新应用,等等。

当前,数字人在企业服务、影视动画、文化传媒、金融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比如文旅数字人“苏小妹”、手语数字人、新闻数字人、银行数字人等。

腾讯、百度、阿里、字节、华为、快手等科技和互联网巨头目前都在布局数字人,从b端到c端,从虚拟直播到虚拟偶像,再到虚实结合。数字人开始从垂直的单一方向,向着多点进发。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预测,至2030年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095亿元。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介绍说,目前,数字人产业链主要应用场景涵盖传媒、游戏、影视等多个领域,其垂类核心企业50余家,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从个人和企业用户的需求来看,数字人产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平台负责人李学朝认为,从关注动画、渲染的身份型数字人,到融合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互能力的服务型数智人,从在线服务到在场体验,数字人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消费市场和企业服务创造更大价值。

发展要多些耐心

2022年以来,数字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2022年11月,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数字人相关产业也成为不少地方产业布局的重点。2022年8月,北京市经信局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2022年7月,《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发展人机交互技术,加快智能人机交互、虚拟数字人等核心技术攻关,培育虚拟演唱会、虚拟偶像、虚拟体育等数字娱乐消费新业态。

尽管目前数字人市场火热,前行仍需脚踏实地。

从政策监管上来看,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定》新增“数字人物”,将其明确列入监管重点。

在蓝色光标集团副董事长熊剑看来,当前做一个虚拟数字人的成本很高,驱动起来还很难,但虚拟数字人获得流量的成本比过去要低很多。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研究员翁冬冬表示,数字人还是人的替代品,本身具有生产力属性,在某些特定行业可以有效解放生产力。数字人涉及资产的确权、授权、保值、增值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数字人还无法进行确权。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指出,当前ai数字人在部分领域已经发挥出明显的商业价值。未来在生活与工作中,将有大规模的数字人队伍与人类共存。不过,行业用户从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开始引入ai数字人的同时,也需对这些应用场景保持耐心,不设置过高的期望值。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键词

24快报
ai能否救电视?
昨天 19:46
json抓取失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