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报
c919国产大飞机,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玉兔号月球车,首制国产大邮轮……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展出了一系列上天、下海的“国之重器”。观众可以坐进模拟驾驶舱做一次飞行员,也可以戴上ar眼镜,体验航天器和高端船舶的检修。
在这里,你能看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如何在产业数字化的推动下逐步变为现实。
凯发客户端登录时代下的5g智慧工厂
200公里,是上海到苏州的往返距离,也是一架c919大飞机系统管路的总长度。在数字世界中,推演和复现复杂的大飞机的研制过程,并非易事。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基于5g、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5g工业园区和工业元宇宙园区,实现了全要素数字化。
在数字世界,工厂第一次有了时间的维度,实现了过去可回溯、当下可镜像、未来可推演,从而为飞机研制增加试错机会,实现最优决策。
在工业元宇宙展台,笔者看到了商飞正在打造的工厂新范式——折叠式工厂。未来,生产将实现平面可移动、立体可穿透、空地可协同。厂房里除了柱子以外,各种设备全都可以灵活移动,实现产线功能和形态的任意切换,用更少的资源造更多、更好的飞机。
中国航发商发cj1000a数字发动机模型。于玘珺 摄影
国产平台助力民航飞行员培养
“仪表盘上有速度、高度各种参数的显示。我现在拉起飞机——”随着上海华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工程师范海洲的操作,数字化飞行仿真训练平台前屏幕模拟出的驾驶员视角逐渐从跑道移动到了蓝天。坐在模拟驾驶舱内,除了没有失重感,仿佛真的飞上了蓝天。
数字化飞行仿真训练平台主要用在飞行员初始阶段的训练,采用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线程技术和仿真架构,国产化率在90%以上,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实现了国产替代。
“飞行员熟悉了基本程序和操作后,再上全动模拟机训练,可以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范海洲介绍,数字化飞行仿真训练平台是民航通用的训练设备之一,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等优势。
国产大飞机项目正从研制阶段向商业运营阶段过渡,飞行员培训也被提上日程。华模科技正在进一步将所掌握和突破的技术延伸应用于国产飞机模拟机的研制中。
数字化飞行仿真训练平台。于玘珺 摄影
数智力量降低质量检验难度
不用双手拿着复杂的图纸一点点对照,“眼睛”就能判断出零部件的安装是否准确;不用费力地评估复杂构件焊接是否存在问题,眼前自有答案。这不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检验人员修炼出了“火眼金睛”,而是ai和ar技术延伸了工人的视觉,赋能高端装备制造。
在江南造船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展台前,都能看到技术人员戴着ar眼镜进行展示。一海一空遥相呼应。江南造船生产技术主管徐昇介绍,从平面图纸到三维数字化图纸,再到ar设备的应用,降低了检验人员读图的难度,也彻底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
工作人员在操作工业元宇宙检测机器人。于玘珺 摄影
笔者戴上ar眼镜,体验了“数智造船”的魅力——虽然对造船一窍不通,但眼前被绿色投影覆盖的管道,以及旁边浮现出的一串串数字和字母,很容易让人判断出面前的管道安装无误。还能通过ar手势、语音交互对眼前的模型进行标注。目前该技术已实现多艘船的分段完整性校验工作。
而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研发的航天无损检测云平台,不仅能实现智能巡检,检测速度较传统检测方式提升10倍以上,还能通过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元宇宙检测机器人,实现异地多方协同,让专家、工程师远程为现场人员提供指导。
从实现千年太空梦的弹、箭、星、船、器到摘取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无不展现出上海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蓬勃创新之力。
头图为商飞工业元宇宙展示画面。于玘珺摄影